从水运结构看,目前我国液货危险品航运中以油船和化学品船为主,液化气船较少。据统计,2021年成品油、化学品的运输量、化学品运输量分别为8100万吨、3650万吨,液化气虽然仅为525吨,但是随着“双碳”战略的推进,或将迎来较快增速。
从油船市场来看,据交通运输部数据,截至2022年12月31日,沿海省际油船(含原油船、成品油船,不含油品、化学品两用船)共计1194艘、总运力达到1142.2万载重吨,数量上同比减少30艘,但吨位增加了28.1万载重吨,吨位增幅2.5%。2022年新增运力57艘、57.8万载重吨;共有87艘、28.0万载重吨船舶提前退出市场。
化学品船方面,截至2022年12月31日,沿海省际化学品船(含油品、化学品两用船)共计287艘、总运力为139.9万载重吨,同比增加3艘、11.0万载重吨,吨位增幅8.5%。2022年新增运力28艘、18.8万载重吨,共有25艘、7.6万载重吨船舶提前退出市场。
液化气船方面,截至2022年12月31日,沿海省际液化气船共计80艘、28.8万载重吨,同比艘数增加3艘、2.2万载重吨,吨位增幅8.2%。2022年新增运力6艘、2.8万载重吨;除强制报废船舶3艘,0.6万载重吨,没有提前退出市场船舶。
本文节选自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《2022年中国液货危险品船(化学品船)现状及趋势变化分析,石化供给侧改革推进行业集中化、规模化「图」》,如需获取全文内容,可进入华经情报网搜索查看。
我国液货危化品水上运输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,但受本行业的严格准入限制与运力管控的影响,业内规模公司数较少,运营散装液体化学品船的船东公司不超过100家,市场之间的竞争情况相对透明。目前,该行业形成了国企控股的大规模的公司、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并存的市场之间的竞争格局。此外,业内小企业数量相对较多,基本活跃于国内市场,但总体运力规模偏小,服务能力与市场竞争力有限,所提供的服务多对接下游小型石化企业或地方炼厂。
兴通股份主要是做国内沿海散装液体危险货物的水上运输业务,以运输化学品、液化石油气(LPG)为主,运输成品油为辅。据公司数据,2021年兴通股份实现盈利收入5.67亿元,同比增长46.70%。其中化学品运输业务营收4.56亿元,占比80.49%,成品油运输业务营收1.11亿元,占比19.51%。
2012年以来,兴通股份累计获得化学品船新增运力9.55万载重吨,占同期市场新增运力的22.32%,位列行业首位。自2019年以来,交通运输部共开展了5次危化品船舶新增运力综合评审,公司均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新增运力。这使得兴通股份的由化学品船运力规模占市场总运力的比例由2018年末的4.61%上升至2022年末的12.48%,居国内领头羊。在行业集中度提升的主基调下,兴通股份有望通过自身竞争优势,在巩固龙头地位的同时,持续扩大船舶运力规模。
1、为了遏制重大事故,危化运输行业壁垒较高、监管较严。第一,严格准入管理。未取得许可,不可以从事危化运输。尤其是水运方面,外国的企业、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水路运输业务,也不得以租用中国籍船舶或者舱位等方式变相经营水路运输业务。第二,严控新增运力。自2011年起交通运输部数次发布沿海省级化学品船运力调控政策,并结合市场供求以专家综合评审的方式有序增加船舶运力。第三,严格评分机制。关于新增运力的专家综合评审中,安全问题占85分,而企业经营情况仅占15分。
自2011年7月,国内沿海化工品运输市场运力进入严格调控时期,每年新增运力有限,2012-2018年市场年均新增运力为21371.43载重吨。在严格的运力监管制度下,化学品运输行业总运力扩张相对缓慢,行业总量受到调控,市场择优而选,行业保持有序增长。
2、伴随着石化行业新一轮供给侧改革渐次推进,其规模化、集中化趋势显现,小型船东公司由于存在资金实力受限、安全管理上的水准良莠不齐、运力规模有限等竞争劣势,难以获取下游大型客户的青睐,市场占有率将逐渐缩小。同时,行业内具备安全管理、品牌、运输服务等综合优势的大中型企业将逐步受益,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张,推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。
华经产业研究院研究团队使用桌面研究与定量调查、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,全面客观的剖析化学品船行业发展的总体市场容量、产业链、经营特性、盈利能力和商业模式等。科学使用SCP模型、SWOT、PEST、回归分析、SPACE矩阵等研究模型与方法综合分析化学品船行业市场环境、产业政策、竞争格局、技术革新、市场风险、行业壁垒、机遇以及挑战等相关因素。根据化学品船行业的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,精心研究编制《2024-2030年中国化学品船行业市场发展监测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》,为企业、科研、投资机构等单位投资决策、战略规划、产业研究提供重要参考。
关注官方微信